
法國人說“面包、愛情和水是生命不可缺少的三樣東西”
法國每秒鐘要賣出去320根法棍,每個法國人平均一年要吃掉58公斤的面包。法棍是法國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樣美食。你若問一個出國旅行的法國人最想念的家鄉美食是什么,99%的法國人會回答是法棍。
大約在公元前6000年,古埃及人最先掌握了制作發酵面包的技術。最初的發酵方法可能是偶然發現的:吃剩下的麥子粥,受到空氣中野生酵母菌的侵入,導致發酵、膨脹、變酸,再放在加熱的石頭上烤制,人們驚喜地得到了遠比“烤餅”松軟美味的一種新面食,這便是世界上最早的面包。
法語Pain“面包”來源于拉丁語panis,意思是“生活必需品”。古時候只有有錢人家才能吃的起小麥做的白面面包,窮人家只能吃黑麥和燕麥做的黑面包。法語中有句諺語manger son pain blanc意譯是“過上好日子了”,直譯是“吃上白面包了”,古時候的歐洲過上好日子的標準也是能吃上白面包呀!
早先的面包并不是長棍形的。
怎么流行成長棍面包了?一種說法是17世紀時,開始出現了民間的面包烤爐及專門做面包的面包師。大量生產面包導致大家都蓋起產量高的長形面包爐,一來二去大家就經常吃長棍面包了。
另一種說法,拿破侖時期,長條形面包便于士兵攜帶,恨不得“如腿一般長”,大兵們將其輕松塞進褲兜,不僅毫不影響行軍,妥妥的有種餓了就掰來吃的便利感。
標準的法棍只能以小麥面粉、水、酵母和鹽制作。法棍有小麥的芬芳、烘烤的香氣和微咸的口味。關于法棍的尺寸,法國國內不同城市、不同機構的標準都不盡相同,如巴黎的法棍為250克,到了馬賽就只有200克。而根據“巴黎法棍評選大賽”的比賽規則,法棍的長度要在50-70厘米之間,重量在240-340克之間,每公斤面粉含18克鹽。法棍和其他面包的區別?法國人很有趣,以幾乎相同的材料和技術,制作出不同外形或規格的面包,都被賦予了不同的名稱。例如長的叫baguette,細一些的叫ficelle,粗一些的叫batard,更寬的就叫pain等。
如果法棍放久了,就會變得韌性十足!說白了就是很難嚼,費腮幫子!終于發現為什么法國人的臉都那么小了。。。。原來是天天嚼長棍,面部肌肉經常得到鍛煉。
如果想了解更多全球美食文化,請關注澳星出國官網
時間:
地址:
時間:2025-03-28 14:00
地址:視頻號
時間:2025-08-18 08:18
地址:鼓樓街88號綠地商務中心1010室-南京澳星
時間:2025-09-06 14:00~16:00
地址:蘇州工業園區蘇州大道西205號尼盛廣場1006室
時間:2025-09-09 14:00~15:00
地址:視頻號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