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報道,今年5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70年《關于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第八屆締約國大會在巴黎開幕,中國首次當選為本屆締約國大會主席國。
得知此消息時,沈辰難掩激動。沈辰于1997年入職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以下簡稱“ROM”)。在ROM的前十年,沈辰主要從事中國北方舊石器的田野考古。后來通過主持策展,工作重點逐漸轉向館藏文物的研究。
百年前動蕩的國際局勢使大量亞非拉文物流入西方博物館,百年后流失文物的歸屬權問題受到廣泛熱議。沈辰從不避諱公開談論流失在海外的中國文物。從早期被質問時略帶“防御性”的姿態,再到以更開放的視角探討文化遺產國際治理,推動文物溯源、促成文物收藏交易合法化等工作,他始終活躍在國際文化遺產治理的前沿。
文物流失的切膚之痛。2009年,沈辰前往越南參加印度—太平洋地區史前學會。作為西方大型博物館的代表,沈辰被追問如何推進文物返還工作并讓西方博物館直面殖民收藏史。這并非沈辰第一次陷入如此“灼熱”的境地。
自入職以來,尤其是21世紀初有關西方博物館內異域藏品歸屬權的爭論愈演愈烈后,類似追問時常在學術會議、行業會談中出現。除考古、策展外,研究博物館文物收藏史成為沈辰工作的一部分,畢竟ROM也曾因文物來源的合法性問題陷入輿論漩渦中。
20世紀20年代,加拿大傳教士懷履光受ROM時任館長柯雷利之托,開始以河南為據點,在中國為剛成立的ROM搜集中國古代藝術品。當時河南各地流失了大量文物,懷履光因收購了大量安陽和洛陽,尤其是出土于金村大墓的文物而被打上“文物販子”的名號。
在懷履光為ROM入藏的文物中有一對相傳出土于金村大墓的骉羌鐘。這對骉羌鐘所屬的一套14件編鐘被中國歷史學家唐蘭認為是研究春秋戰國青銅銘文中最具史料價值的精品。
沈辰入職第6年時,已退休的中國國家博物館文物專家許先生到ROM參觀。過程中,老先生凝視骉羌鐘上的銘文拓片良久,詢問能否一見這件珍品的真容。
當時的情景令沈辰印象深刻:“許先生見到編鐘后神情凝重,仔細觀摩,半晌不語,后長嘆一口氣,說當年在北大聽唐蘭先生講課,唐先生遺憾從未見到編鐘的真品。一晃五十多年過去,如今見到這對編鐘算是他替先生還愿。”
許先生講話時略帶哽咽,話畢后的落寞神情久久在沈辰心頭回蕩,成為他研究“懷履光與河南文物流失”一案的原因之一。
10年時間里,沈辰研究大量館藏檔案和書信,確認懷履光與當地古物掮客保持緊密聯系。他雖并未參與盜掘,但從開封古董商手中收購金村文物屬實。博物館雖然并未直接參與文物盜掘或掠奪,但在催生并非“坦蕩”的國際文物交易市場體系中仍難辭其咎。
“懷履光與河南文物流失”一案是中國遭受帝國主義壓迫時期文物歸屬權紛爭的典型案例之一。而在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原住民同樣飽嘗殖民者對文物侵占掠奪的苦楚。面對保護原住民文化遺產、歸還流失文物的呼聲,一些西方博物館館長以“文物應該是人類共有的遺產”“博物館可以通過研究流失文物來復原歷史”等進行反擊。但在沈辰看來,他們的回應回避了殖民歷史。
在主持和參與ROM對安大略省原住民文物和遺物退還的工作時,沈辰感受到原住民與那些被侵占的文物間沉重且無法割舍的感情。
“那些以各種言辭反擊的西方博物館館長并沒體驗過文物流失帶給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痛處。無論當時交易形式如何合法,收藏異域文化遺產的西方博物館必須承認殖民背景下的獲取是不當的,這是邁向和解與去殖民化的第一步。”沈辰說。
如果您對加拿大移民資訊感興趣,請繼續關注澳星移民官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多最新信息,咨詢熱線:028-82006366。
時間:
地址:
時間:2025-03-28 14:00
地址:視頻號
時間:2025-07-04 13:00~15:00
地址:蘇州工業園區蘇州大道西205號尼盛廣場1006室
時間:2025-07-23 10:00~17:00
地址:廣州澳星出國
時間:2025-07-25 14:00~17:00
地址:四川澳星